电话
0571-90798846
作者|黎光寿、吴瑞馨 本文泉源:《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上海卷上海奉贤区城郊,款项公路上的一片工业区中,几栋高峻的厂房有序地排列在一片方方正正的土地上。工厂的西边和南方都有河,河里时不时会有船经由。
如果不是有人指点,从这个厂门前经由几多次,都不会对这个厂有深刻的印象。这里是中国动力电池的领先企业——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德朗能”)所在地。该公司主要从事电芯制造以及工业链中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工业涵盖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池控制系统、民用电池及相关产物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是海内知名的绿色新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2018年是中国电动汽车发作的一年,特斯拉到上海设厂的消息引爆了舆论和投资界,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行业广受追捧,一些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观点股被炒成百元股。
但德朗能却泰然处之,不急不躁,认真做技术研发和难点攻关,将产物送到客户手中。德朗能的客户,主要是海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德朗能总司理陈瑶表现,德朗能生产的电池在海内新能源汽车中已拥有较好的口碑;2017年,德朗能营收到达13.5亿元,从规模上看,德朗能在海内三元圆柱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跻身前十,但从技术上看,德朗能在三元圆柱锂电池领域的技术比别人领先半步。三位归国博士的创业项目德朗能是一家很纯粹的高科技企业,其一建立,满身上下都流淌着科技的基因。
原因是这家公司的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属于典型的“高知”团队——三位从外洋归来的博士,因为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梦想,从三个差别的国家回到中国,建立了德朗能。三位博士中,高博士从日本回来,擅长质料的前瞻研究;郑博士从美国回来,擅长的是技术推广;陈瑶来自澳大利亚,回国前已经是国际知名的锂电池专家。三位博士受校友吴江峰之邀,先后回国创业,配合开办了德朗能。
吴江峰在哈工大学习电化学质料,师从中国二次电池之父王纪三,是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武士才之一。其硕士结业后,不满足于做学术、做科研,他更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电池专家,为全球提供解决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做一个懂专业、做市场的人。在建立德朗能之前,陈瑶一直从事动力电池的研究,1997年还代表哈工大与香港上市公司哈尔滨光宇团体互助,配合研发镍氢电池,在深圳建设了深圳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成为其时海内最大的镍氢电池公司。
在完成与哈尔滨光宇互助的深圳力可兴项目之后,陈瑶选择远渡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在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中从事锂电研究。2008年回国时,陈瑶已经是一个国际领先的锂电池专家,她带着自己的研究结果回国,与高博士、郑博士和吴江峰一起建立了德朗能,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们将自己建立的公司起名为“德朗能”,“德”意在向德国制造看齐,同时做有德企业,从诚信为本;“朗”意在建立努力向上、努力阳光、有清朗未来的团队;“能”兼顾从事的是新能源行业和努力能够到达之意。四位具有互补的知识结构和广泛全球的人脉网络,使德朗能的研究开发一开始就始终与世界同步,这也成为了时德朗能生长的焦点和动力。
四小我私家举行了分工,牵头人吴江峰担任董事长,高博士卖力质料的前瞻研究,郑博士卖力技术研发和推广,身为创业团队中唯一女性的陈瑶做起了总司理卖力公司全面治理。在此基础上,德朗能逐渐聘请了拥有电化学、电子学、机电工程、自动控制和盘算机的50余位海内名校精英组成的年轻团队,在上海奉贤区开始了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活。
工科男的技术创新之路最初,德朗能团队的想法是在一个特色上做到极致,做好一个产物,做好一个领域,做好一个细分市场。2007年,德朗能和美国K2公司互助将自己研发量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销往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海内最早实现该产物量产并远销西欧的厂商之一。
2009年,德朗能建立专门的动力电池部门,专门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在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的2014年,公司在海内率先将18650三元电池做到2600MHA容量的企业,并由此迎来了工业投资。2016年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建立了宁波奉化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期牢固资产产线投资5亿人民币,引进了两条国际最先进智能化全自动圆柱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设计日产能为50万只。2017年,公司在海内率先实现批量生产的NCA18650-320电池以257.39Wh/kg的能量密度,已经到达了特斯拉现在市场上的Model-S的电池水平,该电池通过国家强检认证,0.5C-1C充放电循环可达1000次,单体能量密度到达257Wh/kg,在海内排名第1位。上表为2017年单体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圆柱电池企业及对应车型装机量情况统计,数据泉源:在中国电池网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现在,德朗能拥有了数量众多的海内外客户,除新能源汽车行业外,客户工具还包罗电动助力车、家庭储能、户外储能、医疗器械等领域。
德朗能先后于上海、深圳、张家港、宁波、天津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旗下推出“次世代”、“德朗能”、“DLG”、“德朗”、“DLGPower”等品牌,其中“DLG”、“次世代”、“德朗能”在电子消费类行业品牌知名度极高,并在外洋多个国家注册及推广。崎岖生长弯路不停对于一个没有过企业运营履历的团队,要想做好一个企业,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儿。
德朗能的团队成员只管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生长历程中也是弯路不停。德朗能最早走的弯路是选址。
作为海内第一家圆柱锂电池企业,最早的选址就需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选择,德朗能的团队预测,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几年电池市场生长的重点领域,长三角的汽车工业和重工业众多并处海内领先职位,同时思量到大上海的国际品牌效应,最终将厂址选在了上海。“从融资的角度看,上海是大型企业、外企、央企的天堂,可是却并不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生长”,陈瑶说,上海并没有像广东那样的多途径融资渠道,一个企业仅靠自身的生长很是缓慢。“买地建厂已经花掉了手上大部门资金,技术研发却还要大量投入,更严重的是,原本在深圳只需半年就能建好的厂房,在这里却用了一年半时间。
”德朗能走的第二条弯路是人才。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最重要也最焦点的部门是人才。德朗能生长之初,对自己的治理不太自信,为了建设人才队伍,德朗能引进了“职业司理人”。
德朗能2010年请来了一位台湾的上市公司总司理担任职业司理人。这位职业司理人是瑞典皇家工学院MBA结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很有名,自己的行业也和德朗能相关,又在上海事情多年,德朗能认为他一定能胜任这个事情,但最后这位职业司理人败走麦城。
“这位职业司理人是一位优秀的治理者,但他不属于我们这个细分行业,我们厂里都是内地的员工,他治理起来有些水土不平,无法融入到我们团队,导致矛盾积累,最后大发作。”在支付了1000多万元的“学费”之后,德朗能原团队很快收回了对企业的治理权。陈瑶告诉记者,在收回治理权之前,以为治理是一件很庞大的事情,在收回治理权之后,发现对治理并不像设想中那么难,“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熟悉锂电池行业,相同成本比力低”,团队算是暂时稳住了。不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理团队还发现公司主干团队人员流动比力大,“我们自己造就的人很难留住,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对主团队成员释放股份,让他们当自己的事业做”,团队又再次稳定下来。
在治理上建设自信之后,德朗能的谋划不再摇摆,治理逐渐走上正轨。技术永远比人快半步德朗能在技术控制上,接纳的措施是——永远比别人快半步——如果领先更过多市场可能还没到,如果落伍了就是红海。快半步之后,即便技术真被别人复制,还是比德朗能晚半步,“而我们这个领域往往就赢在那半步上”。
从高校走出来的德朗能团队,对高校拥有先进实验设备但没有详细研发偏向的境况深有感慨。对于缺少资金的德朗能来说,高校无疑是最佳的产物和技术研发场所。因此,第一件事情就是团结高校院所,借用其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测试设备做研发,然后公司举行工业化。
德朗能先后和上海交通大学建设DLG上海交大先进电池团结实验室,与澳洲Wollongong大学团结开发先进电池并获得澳洲政府的资助,与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团结开发新型电池质料。还与美国排名前三的能源公司团结开发汽车电池BMS系统。
通过美国回来的博士,德朗能乐成从美国引进和运用硅碳负极新质料;通过日本归来的博士,引入MXG研究所研发的陶瓷隔膜,在2014年乐成使用特殊的陶瓷隔膜解决锂电池宁静性的问题,实现量产。德朗能的电池在其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求过于供。技术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专利掩护。
在陈瑶看来,德朗能的事情,就是要把科研产物转化成商品,这首先是要选择好切合未来市场生长偏向的目的产物,随后是用专利的方法掩护起来,最后才进入生产流程。“我们这样靠技术生存的企业,如果没有专利掩护,在知识产权上会遇到很大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专利把已经形成的技术掩护起来,让我们生产的时候不被投诉”,陈瑶表现,“专利其实只是一个观点,是要往前抢的,可能永远也用不上,但一旦拥有了就有制衡厥后者的权利”。
陈瑶举了一个例子:磷酸铁锂的两大焦点技术划分掌握在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和美国A123公司的手中,涉及出口北美市场的磷酸铁锂要交纳大量的专利费,德朗能在与郑州大学互助研发磷酸铁锂粉后,为制止最后被加拿大魁北克和美国A123投诉,便快速注册了专利。在专利掩护的思路下,德朗能建立近二十年以来,共获得约五十五项专利,其中发现专利二十二项,实用新型专利三十项,外观专利三项。这些专利逐渐支撑起了德朗能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基础,让德朗能在竞争猛烈的中国市场上如鱼得水。在政府层面,德朗能也获得了来自国家到地方层面的多条理肯定。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国家创新基金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务院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企业 、上海市名牌产物、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科技企业等荣誉。德朗能先后在江苏张家港、浙江宁波、山东济宁设立了生产基地。现在,德朗能已经生长成为拥有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上海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德朗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团体公司的一个工业集群。
作者|黎光寿、吴瑞馨编辑|小鬼当家。
本文来源:米乐m6-www.lushengkd.com